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中学资料 >

2024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中的历代重要选官制度

2024-02-02 22:47:17
中师华图

 一、先秦时期

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也叫世卿世禄制,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

就其主体而言,世族是世官的基础,只要一个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员就随时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职。

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

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

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二、汉代

汉代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主要是选拔孝廉。

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二人执政时间为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0年)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征辟制度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三、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是由于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四、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五、北宋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六、明清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

1905 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关于科举考试的成语】:

金榜题名: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蟾宫折桂:字面意思就是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独占鳌头:皇宫里有一个用石头刻的鳌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踏在鳌的头上揭榜。

五子登科: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所以叫五子登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备考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