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中学资料 >

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一节二、填空题

2024-02-18 17:31:36
中师华图

二、填空题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7.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8.李白和陶渊明两位大诗人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曾做官,都憎恶黑暗的官场。但在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述上,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更加直白,更加激烈,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则相对委婉,相对平静。这些句子分别是:《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10.__________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1.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句既写了西湖水光山色,

也写了西湖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1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不仅再现那青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

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13.刘禹锡《秋词》以“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开篇,断然否定前人,悲秋的观念,

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14._________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15._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第一节二
填空题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